6月22日,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以三级视频形式召开全省法院先进典型主题报告会。报告会上,全省法院5位先进代表围绕“学党史、颂党恩、心向党”主题,以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结合工作实际,讲述自己的先进事迹、工作经验和学习体会,生动展现法院干警对党忠诚的政治担当、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和开拓进取的责任担当,有力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深入开展,进一步继承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营造学赶先进、见贤思齐、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汇聚高水平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强大正能量。
今天推送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生态庭副庭长、三级高级法官秦传熙的体会报告。
学党史汲取智慧伟力
提精神投身司法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作为一名新时代法官,“铁肩担道义,妙手著华章”,更要学会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智慧力量,增强在司法康庄大道上砥砺前行的信心和勇气。
“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用如磐初心凝聚奋斗伟力”,司法的政治方向是指引我们不断前行的“指南针”和“定盘星”。从小到大,每时每刻都沐浴在党的阳光雨露之下。从少先队员到共青团员再到共产党员,在一次次的阅览书报、实地参观、事迹报告中,一遍遍地领略革命时代的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感悟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焦裕䘵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疫精神。在每一种精神的背后,无不闪烁着“信仰”这二个字的强大力量。正如前不久央视热播的《绝命使命》电视剧里交通员潘雨青被捕时对特务曹瑞瑛说的,“我可以开艘大船,让特别多的人来到船上,让他们活得好、活得美、活得有尊严”。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而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前辈先烈们前仆后继、浴血沙场的精神动力和信仰源泉,也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背后的潜台词。
1998年大学毕业考入省法院,我在刑庭一干就是19年。一直以来,自己都在努力学会用群众理性的观点弥补法律的漏洞,学会用群众接受的方式解释政策和法律,学会用群众认同的标准化解矛盾和纠纷,积极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先后为被害人亲属兑现赔偿款、救助款211万元,使尖锐的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2017年在办理一起杀妻抛尸的案件中,持续半年多时间为当事人亲属做矛盾化解、释法说理工作,协调安葬骨灰事宜、帮助解决生活困难,开车载亲属到银行确认赔偿款到账,中午调解成功后邀请大家在单位附近小店同一张桌子上共进便餐,双方亲属离开时分别含泪向我握手致谢。用真心热心办案,总能获得认同。一名被告人家属经过我思想劝导重燃生活的信心,事后来信写道“秦法官,我很感激你,经过你的一席话,我会好好的生活,还要帮助老公减刑,千好万好不如一家一起好,千喜万喜不如一家团圆喜”;还有一对年过七旬的被告人父母,耐心认真的态度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被告人父亲经常打电话来,不为别的,只想让我倾听他说话、与他讲道理,这样的聊天前后延续近二年时间。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根源就在于我们党始终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也是坚持司法政治方向的必由之路。作为一名法官,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就是要在司法审判中善于从政治的高度和立场进行价值判断和利益衡量,权衡各方利益、分析社情民意、考量利弊得失,不断淬炼“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判断力,历练“不须悟性三关语,自有澄心一炷香”的政治领悟力,锤炼“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政治执行力。
百年来党的革命斗争史、社会建设史、改革开放史告诉我们,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列宁主义新境界,才能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指导。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无一不是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智慧的结晶、创新的思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又从国家战略层面作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挥了重要作用,涌现出法治燃灯者邹碧华、时代先锋詹红荔、时代楷模黄志丽等一批司法改革创新的英模人物,激励着新一代的年轻法官积极投身于司法审判工作。
2017年4月,我从省院刑一庭调整到生态庭从事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与刑庭那些血淋淋的“人头”案不同,生态庭审理的多是“木头”“兽头”“石头”的案件,相对来说温和多了。但“三审合一”的审判模式,担负兼办刑事、民事、行政三类案件的职责。刑诉法的修改、民法典的颁布、行政法的繁杂,已经让自己时而面临知识缺乏、本领恐慌的压力,而在个案审理中还须不断更迭切换审判思维,特别是如何在有效惩治犯罪的前提下合理保障刑事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如何在尊重意思自治的基础上公平权衡民事当事人的利益诉求,如何在维护行政裁量的权威中适度考虑行政相对人的现实境遇,时常让自己觉得左右为难。尤为关键的是,今天的生态环境司法,处于“百舸争流千帆竞”的浪潮中,必须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才有可能“借海扬帆奋者先”。近年来,围绕吴偕林院长提出的健全生态司法组织、制度、保护及共治“四大体系”的目标要求,在分管院长和庭长的带领下,自己积极参与生态司法保护体系重大课题调研,致力完善福建生态司法16项工作机制,推动搭建闽东北、闽西南两大重点流域治理司法协作区,助力实现全省三级法院派驻河长办法官工作室全覆盖,推广建设生态司法教育体验基地,组织开展每年“世界环境日”新闻发布会,筹划举办福建生态司法“十佳百优”推选活动,形成了全省法院之间比学赶超、交流互动的良好氛围,持续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司法“福建样本”。2020年,我又与生态庭的同志们一起,将全省生态修复实践总结归纳为“补种复绿”荒山修复模式、“削填引种”矿山治理模式、“增殖放流”污水治理模式、“引流冲污”危废处置模式、“固坝填石”河道保护模式、“海砂回填”海域修复模式等六种模式,以及“动植物保护令”“巡河守护令”“生态修复令”“从业禁止令”等四类令状,广泛应用于全省森林、矿山、河道、海域等不同领域,推动建立多样化、专业化、立体化的生态司法修复体系,得到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发改委和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等各部门的高度肯定。“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中国的司法审判,确立规则、定纷止争诚然重要,但改革创新、能动司法更是重头戏。学史力行,就是要在司法改革中履职尽责、彰显担当、创新实践、争创佳绩。
学史崇德,要在学习党史、倾听先辈故事中升华道德认知,增强赓续荣光、接续奋斗的思想和行动自觉。援藏干部孔繁森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一辈子种树防沙,不以权谋私搞特殊化;南平副市长廖俊波把“肝胆干事、干净做人”作为座右铭,始终廉洁自守。鲜血铸就中华民族坚强的脊梁,汗水浇灌神州大地繁茂的花蕊,拼搏奋进托起一个不羁的灵魂,先辈楷模们用生命和汗水谱写的精神史诗是注入心灵的一汪清泉。到省法院参加审判工作23年来,本着“严格修身、用权、律己,踏实谋事、创业、做人”宗旨和原则,“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始终以审慎之心对待权力、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以警惕之心挡住干扰、以坚韧之心守住净土,不通过权力谋取私利,更未通过审判捞取过一分黑心钱,这是一名法官从业准则的最低线,也是高压线,更是幸福线。业外时间里,自己把精力放在汲取经验、提炼智识、提升能力上,工作之余常把对司法审判实践的思考,通过撰写案例、论文的形式深化研究。近年来,我共撰写30余篇学术论文、调研报告或案例分析发表在各类刊物上,或在全国、全省研讨会、评选活动中斩获重要奖项,受各级各部门邀请在全省各地围绕审判专业授课70余场,培训学员近万人。2017年来,为了更好指导全省生态司法工作,我与同事们先后编印4本全省生态论文集或司法经验书籍,创办12期《福建生态环境司法工作指导》下发参阅,勠力同心,共同提升全省生态司法保护能力水平。
百年巨变余音在耳,千秋功业又起征程。经历风雨者,从苦难中辨得黑白是非;学史明史者,无需风雨亦能擦亮慧眼。今天的繁荣富强为中国的昨天交上一幅美丽画卷,锐意进取的浪潮为祖国的明天奏响进军乐章。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唯有知史方能激志,激志方能尽责,尽责方能磨砺,磨砺方能玉成。“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时代、新征程、新党史,愿我们凝心聚力、携手并进,乘风破浪、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