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北广大人民调解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的基础性作用,全力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涌现出一大批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现分批推介2020年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的65名人民调解员的先进事迹,以此展示河北人民解调员扎根基层、爱岗敬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展现基层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取得的扎实成效。
“乡亲的事可不是小事啊,重要着呢!”这是王超总喜欢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唐山市曹妃甸区柳赞镇一名人民调解员,王超8年里走村串户,被群众誉为“老百姓身边能调善解的‘知心人’”,参与调解矛盾纠纷450余起,其中调解重大疑难矛盾纠纷125起,调解成功率达到99%,涉案金额达380余万元,2020年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荣誉称号。
“你们的纠纷解决了,我再苦再累也值!”
把群众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群众满意当做自己调解工作的一面镜子,这就是他8年调解之路的真实写照。
基层工作琐碎,很多矛盾纠纷错综复杂,常因赡养老人、经济纠纷、损害赔偿等问题闹得不可开交,如果调解不及时,矛盾就会如滚雪球般扩大。2014年3月刚接触调解工作时,王超也曾因为啰嗦又麻烦的日常纠纷而失去工作热情,但现在的他已深深爱上了这份工作,用他的话说“如果一件纠纷没能得到妥善解决,我会急的饭都吃不香、觉也睡不好”。每当当事人带着微笑走出调解室,与他握手感谢的时候,他就高兴地说:“你们的纠纷解决了,我再苦再累也值!”
2018年夏天,辖区村民张某不仅长期将父亲赶往仓库内不管,更是称其为“没用的老东西”,动辄殴打谩骂,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听闻此事后,王超主动来到张某家里了解情况,以专业的讲法析理,向张某说明赡养老人的法律义务,随后对其进行道德教育,传承“百善孝为先”的中华传统。经过几次耐心的说服教育,张某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将老人重新接回屋中赡养,并保证不会再对老人肆意打骂。
“泼水事虽小,但事关和谐我必须得管!”
在日常工作中,王超认真学习《民法典》《人民调解法》《法律援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践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的“枫桥经验”,注重讲情理、讲道德、讲光荣传统。他坚信只有以法服人、以情动人,才能真正架起调解的连心桥。
2017年,辖区两家邻居因为一家长期往街道泼水,致使矛盾纠纷,双方来到司法所要求调解。就在王超去现场出发前,在司法所的一位村民逗王超说:“王所,老百姓泼脏水的事您也管?”王超说:“泼水事虽小,但事关和谐我必须得管!”
到了村里,王超实地察看了现场,了解事情来龙去脉,耐心讲解关于相邻权的法律规定,告知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防碍、赔偿损失。经过王超一番思想工作,两家邻居握手言和,矛盾就此化解。
“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一件很专业的工作。”
8年的工作经验让王超总结出了一套成功的“法+理+情”融合式调解方法,即将过硬的法律专业基础、理性的分析梳理、充分的感情考虑以及权衡利弊的耐心说教融汇在一起。对此,王超常说,“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一件很专业的工作。”
2016年,辖区村民李某以购买渔船为由从同村孙某手中借款95万元,借期到后,孙某多次要钱无果,只得求助于王超。接到调解申请后,王超认真了解情况、梳理证据,先是对李某进行道德教育,让他明白诚信的重要性,随后以此为突破口向他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告知他的行为已经构成违法,帮助他权衡利弊。经过5个小时的耐心教育,李某下定决心想办法还钱。随后,王超又找到孙某一同对目前李某的经济状况进行分析,判定李某当前没有足够的钱还债,提议孙某让步接受以物抵债的还钱方式。通过王超专业的调解,这起借贷冲突在和风细雨中顺利化解。
作为离群众最近的基层工作者,王超就是这样以自己的一腔热血与责任担当,坚守着人民调解阵地、构筑着辖区的和谐大局。
责任编辑:河北省司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