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法治内参! 人员查询 车辆查询 调研选题 地方中心 介绍信查询
当前所在:首页 > 公安战线 > 会昌:多措并举全面治理“老年代步车”

会昌:多措并举全面治理“老年代步车”

发布时间:2024-11-23 13:32:06作者:佚名来源: 江西政法网

  电动三、四轮车,大部分是国家不允许登记上路的车型,俗称“老年代步车”“老头乐”,它们假借“新能源汽车”的名义,加上部分经销商利欲熏心,欺骗中老年人购买使用,价格低廉的三四千,“高端”的两三万,在坑群众的钱财的同时,也在积累交通安全风险、破坏正常的交通秩序,“制造”了数量惊人的交通事故,而且,绝大部分事故因为肇事车辆无牌无保险,产生难以赔付的案件和社会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声讨,成了当前急需整治、不得不整治的车辆群体。

  在我们身边,是不是仍有一些人,驾驶这种车辆出行,甚至有家长用来接送孩子,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害人害已。

  为进一步规范道路交通秩序,维护道路交通安全,有效治理“老年代步车”安全隐患突出、交通乱象频发等问题,连日来,江西省会昌县公安交警联合相关部门开展“老年代步车”等违规低速电动车专项治理行动,消除安全隐患、保障群众安全出行。

  车管民警深入辖区各销售门店,要求销售方不得以无需驾驶证、无需挂牌等噱头,诱导老年朋友购买非法非标车辆,必须及时清除非标车库存,转卖合法合规车辆,共同守护安全和谐道路交通环境。

  针对“老年代步车”出行特点及规律,当地交警公开发布整治通告,采取定点检查与路面巡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对“老年代步车”进行检查,对无牌上路行驶、违法载人、乱停乱放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查处。整治启动的首个星期,会昌公安交警部门已依法查扣非标三四轮低速载客电动车58辆,将整治行动推向高潮。

  下一步,江西会昌公安交警将继续加大对“老年代步车”的整治力度保持高压严管态势、常态化管控同时也希望广大群众做到不购买、不驾驶、不乘坐此类“老年代步车”。

  一、那么,哪些车辆属于违规电动三、四轮车?

  违规电动三、四轮车(也称非标电动三、四轮车)是指未经工信部许可生产,未列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车辆性能不符合机动车安全技术标准,使用电力驱动用于载客或载货的三轮、四轮机动车。该类型车辆不能注册登记申领号牌,也不能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险。如果商家以“无需驾驶证,无需上牌就可以上路行驶”等欺诈营销手段诱导您购买非标电动三、四轮车,您可以拨打12315进行举报。

  二、驾驶电动三、四轮车需要什么驾驶证?

  驾驶电动三轮车合法上路需要持D驾驶证。驾驶电动四轮车合法上路需要持C2及C2以上驾驶证。如市民的电动三、四轮车已挂牌,上道路行驶需同时携带机动车驾驶证(或电子版)、行驶证。

  三、如何判断电动三、四轮车是否能登记上牌?

  市民在购买车辆前,首先要咨询车辆是否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范围内。方法一:拿车辆合格证(或合格证照片)到当地公安交管部门进行咨询。方法二:登录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信息查询系统自行查询。

  四、违规电动三、四轮车有哪些安全隐患?

  安全配置低:车身方面前后没有防撞吸能结构,有些车辆甚至连最基础的安全带都没有配。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电池质量差:部分不法电动车厂家,为赚取非法利润,降低成本,配件偷工减料,均采用劣质低价产品,特别是劣质的充电器和劣质的电池极易自燃,产生消防安全隐患。

  五、驾驶“老年代步车”怎么处罚?

  1、对持有C2(小型自动挡汽车)及以上准驾车型驾驶证,驾驶未登记上牌电动四轮汽车的,暂扣车辆,驾驶证记9分并处以200元以下罚款。(即有证无牌的情形)

  2、对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驾驶未登记上牌电动四轮车的,首次查获的罚款1000元;第二次查获的罚款1000元并处十日以下行政拘留。(即无证无牌的情形)

  3、对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予以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原文链接:https://www.jxzfw.gov.cn/2024/1121/202411216108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治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法治内参 fznc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