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快一秒
——“漳州110”大队长洪森的极致追求
□记者 洪凌霄
“如果你们晚来一分钟,我就跑掉了。”犯罪嫌疑人说。
“如果你们晚送来一分钟,伤者可能就救不活了。”医护人员说。
“看到110警车在,我就很安心。”在九龙江边泡茶的市民说。
……
无论是追捕犯罪嫌疑人,还是救助危难中的群众,或者守护平安,漳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直属大队(“漳州110”)从不缺位。
一面旗帜,何以历久弥新、生生不息?2023年6月23日,履新的第一天,“漳州110”大队长洪森带着疑问,走进110展馆。他的目光在每一张照片、每一件实物上细细停留,思索这支队伍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作为新任大队长,洪森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但也正是从这天起,他带着对这支模范队伍的敬意和憧憬,开启了他的“漳州110”之路。
洪森指导队员队列训练
打通壁垒:只为守护群众“再快一秒”
“改革是强警的必由之路,也是‘漳州110’旗帜不倒的法宝之一。”洪森深刻认识到“漳州110”历次改革创新,不仅是为了提高效率,更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
1990年,漳州市公安局率先建立110报警服务台快速反应机制,开创警务改革先河。1996年8月,公安部在漳州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其先进经验,推动全国各地开通110报警服务台。1997年11月,国务院授予这支队伍“人民的110”荣誉称号。2021年1月10日首届“中国人民警察节”来临之际,“漳州110”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漳州110”从诞生之日起,就与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漳州110’。”这句漳州老百姓的口头禅,生动表达当地群众与“漳州110”浓浓的警民鱼水情。
洪森担任“漳州110”大队长后,正逢这支队伍深化改革的阶段。
传统的110执法办案流程按照“接警——处警——流转——办案”的顺序依次承接,程序较为繁琐,各部门响应办理时间快慢不一。为破解这一难题,漳州市公安局全面打通数据信息壁垒,自主研发合成作战警务中台系统,进一步重塑警务流程,实现对各类警情、舆情、案事件的快速反应、高效处置。为了“再快一秒”,2023年,“漳州110”将指挥情报中心指挥调度纳入队伍体系,正式编为“漳州110”八中队。
“此次改革有利于‘漳州110’队伍的整体性、系统性建设,更好地实现‘再快一秒’目标,形成管理一体、接处一体、打防一体的协同作战机制,探索‘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洪森介绍,指挥调度队伍的回归入列,形成从接警、巡逻、处警一体的警务全链条。同时,让“漳州110”实现接处警前端与后端一体联动,实战与训练无缝衔接,巡防与打击立体融合,构建打造全链条一体化实战化现代警务体系。
此外,漳州市公安局还探索建立空地一体化立体巡逻机制,让“漳州110”的触角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
今年5月,“漳州110”路面巡逻梯队收到指挥中心通报,称龙文区一小区高层着火,多个警组与警航火速前往。因该楼栋住房结构问题,消防一时无法快速进入。到场梯队及时疏散现场群众,同时,无人机梯队利用高空视角优势,准确锁定火情楼层,勘查情况并通报给路面梯队。最终在现场多方力量联合下,成功灭火,现场无人员伤亡。
这种高效、有序的背后,正是“漳州110”守护群众“再快一秒”的体现。
人民至上:700余面锦旗高悬展馆顶部
“作为公安系统内的其他警种成员,‘漳州110’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洪森回忆起刚上任时的感受,“熟悉是因为这是个享誉全国的品牌,陌生的是这支队伍究竟如何管理、如何开展勤务,来实现‘快速反应’到‘再快一秒’的极致追求。”
带着这份好奇与敬畏,洪森走马上任。他发现,这支队伍的秘密就藏在一个个细节里。
在“漳州110”生活区,整齐划一的内务设施映入眼帘。床铺上的被子叠得方方正正,牙刷、牙杯的摆放都有统一的标准。“这里的管理甚至比警校还要严格,有我们以前部队的风格。”洪森感叹道,“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这支队伍的严明纪律和过硬作风。”
严明的纪律、过硬的作风,带来的是队伍强劲的战斗力和刻在骨子里的使命感、荣誉感。
今年1月5日零时30分许,“漳州110”巡逻警组接指挥中心指令,在芗城区九龙公园西门对面有人因纠纷持刀伤人。1分钟后,警组赶到现场,却未见人持刀。此时,指挥中心、主战中心后台锁定持刀人已往东湖路方向逃窜。随后,警组立刻包抄,并用钢叉迅速将持刀人制伏。整个过程用时1分钟,危险高效化解。
“里面有人吗?快往外撤!”5月21日凌晨2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悄然爆发,浓浓烟雾迅速蔓延,急促的拍门声和呼喊声,划破深夜的寂静。接警后,“漳州110”警组3分钟抵达现场,立即展开灭火工作,并逐层逐间展开排查搜救,疏散楼内人员,将被困群众安全转移。“漳州110”队员们“灰头土脸”的样子,被许多网民评为最美“烟熏妆”。
这样的场景,在34年来不断上演。对人民的珍视,“漳州110”体现在每个细微之处。
110展馆里有三面印着“人民的110”字样的锦旗,一面是受助群众送的,一面是福建省委省政府颁发的,一面是国务院授予的。展馆里还有700余面群众送来的锦旗被高高悬挂于展馆顶部,寓意着“人民至上”。
34年来,“漳州110”50批次584名队员在队期间,无一人违法违纪。“这不仅是一个数字,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是‘漳州110’对纪律的严格要求和对初心使命的忠诚坚守。”洪森说。
传承创新:不到5分钟闹事现场恢复秩序
基层社会矛盾外溢、治安问题复杂多变、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新时代给出新的问题,该如何有效给出时代新回答?
“面对难题,需要不断调整、适应,队伍管理是根本保障。”在深入了解“漳州110”的传统和精神后,洪森着眼于队伍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陆续推出一系列微创新。
原先,“漳州110”队伍由110名民警和110名辅警组成7支中队,每支中队约30人。 “我们参考部队管理模式,把每个30人的中队细分为3个班,每班10人,由中队领导担任班长。”洪森解释道,“大班制不利于精细化管理,小班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位队员的思想状况,提高勤务效能。”
管理模式的改变,不仅提高管理效率,也增强队员的归属感。年轻队员深有感触:“感觉更有家的温暖了,班长就像大哥一样,工作生活上都能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在此基础上,洪森又牵头成立4支专业小队——执法监督小队、训练教官小队、危机谈判小队和心理辅导小队。4支小队各司其职,构筑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队伍管理体系。
今年6月20日,民警在处置一起醉汉殴打保安警情期间,醉汉有推搡情形。民警将其控制后,送医醒酒。事后,七中队复盘分析该起警情,从醉汉有违法行为躺地不醒如何处置、有轻微阻碍执法情节该如何应对等多个方面提出研讨要点和经验总结,供中队训练班进行警情研讨。研讨后,训练教官小队组织各中队队员针对性开展模拟警情演练、徒手控制训练。
“这会让民警执法更加规范、高效。”洪森通过一个案例,直观展现该机制的优势。
8月初,漳州市区再次发生一起醉汉闹事警情。接到指令后,就近警组迅速赶到现场,并通过无人机梯队第一时间了解现场情况。到场后,警组迅速将醉汉送医院醒酒,不到5分钟,现场恢复秩序。
在推动这些微创新的同时,洪森也深刻认识到传承的重要性。“‘漳州110’有34年的光荣传统,这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洪森说,“我们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也要让更多人了解110,支持110。”在漳州市政府、市公安局的支持下,“漳州110”推动“110研学”活动,邀请社会各界走进“漳州110”大队,了解这支英雄队伍的点点滴滴。
责任编辑:林少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