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标错价格 网店20分钟被“薅”走7000万元——
律师:恶意“薅羊毛”将承担法律责任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璐
8月28日凌晨,安徽一家仅6人运营的线上洗衣机店铺遇“价格乌龙”,20分钟内因设置错误,以进货价4至5折销售商品,订单金额近4000万元,涉及货值7000万元。在短短的20分钟内,被“羊毛党”下单超4万个订单,其中,大部分订单为一人多台。若交易进行,损失高达3000万元。
据悉,“羊毛党”是网络词汇,指以相对较低成本甚至零成本换取物质实惠的人群,这一兑换过程也被称为“薅羊毛”。一般而言,“薅羊毛”并不违法,但若店铺误标价格而被“薅羊毛”,交易是否可以撤销?若恶意“薅羊毛”,又将承担何种法律责任?对此,记者采访了相关律师。
标错价格
店铺20分钟内损失3000万元
8月28日凌晨,安徽一家小天鹅洗衣机线上店铺由于电商运营人员价格设置错误,20分钟内以进货价4至5折的价格“卖出”货值超7000万元的洗衣机货品。据一名消费者提供的订单截图显示,其下单的2台洗衣机原价为1699元,但实际付款价格分别为283.61元和299元。据统计,该店铺损失高达3000万元。
目前,该店铺已下架所有商品链接,同时发布运营人员的视频致歉,称店铺发现异常时已过20分钟,目前店铺保证金赔付已经达到几十万元,希望购买者同意退款。
该店铺称,他们在20分钟后发现问题并进行了下架处理,但高额损失让他们觉得“短短20分钟比一辈子还长”。
9月3日,该店铺发布公告。公告称,小天鹅品牌决定为该店铺提供过百万元的专项支持,用于补偿因此次事件受到影响的消费者。赔付形式将采取“10元现金红包+100元无门槛优惠券”的方式,希望这一举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消费者的不满与损失。该网店非常诚恳地感谢每一位之前主动退款顾客的理解与宽容,并承诺:“我们不会关店”。
9月4日,记者联系了安徽省绩溪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回应表示,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
记者调查发现,电商平台价格设置错误并非个例。
7月26日,一家厨电店铺参加了淘宝促销活动,但由于运营的疏忽,导致活动价格重复设置,相当于2000元的东西白送。
据店铺老板介绍,活动生效时间是从当天零点起,当时客服和运营都下班了,没人注意到这个纰漏。短短五六个小时内,就有几千个低价订单交易成功。该老板坦言,“粗略统计了下成交金额约1200万元,但是实际货物价值约两个亿”。虽然有部分消费者知道是商家操作失误,主动联系退款。但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抓住这个漏洞,要求商家发货或赔付,甚至有人打电话到市场监督、12345投诉商家欺骗消费者,要求退一赔三。
8月21日,某食品旗舰店也因价格设置错误,将一款原售价39.9元的产品设为秒杀价1元,短短几个小时内销量激增至近600万份。据店铺介绍,这次失误预计将导致数亿元的经济损失。
恶意“薅羊毛”
可能构成不当得利,甚至涉嫌犯罪
店铺错误设置商品价格,已下单的订单能否撤销?
四川君合律师事务所律师陈蕾冰认为,商家由于自身过失将价格设置错误,从而面临巨大损失,其可以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网络平台上架商品标价后与下单用户之间存在买卖合同法律关系,自用户下单付款,原则上合同已经成立,店铺在网络平台上架商品并明码标价,属于要约行为,顾客点击链接并下单成功,则构成对该要约的承诺。承诺一经作出,即表示买卖合同成立。上述事件,商家可以基于重大误解来撤销合同,此时合同不再成立,便不存在违约情形,但应及时告知消费者价格设置错误,并将购物款退回。
“薅羊毛”本意是指利用规则漏洞或者通过钻研规则,在规则之内获取一些小利益的行为。但随着网络购物环境变化,一些人利用平台漏洞,恶意侵占商家财物,对恶意“薅羊毛”行为,近年来司法机关加大了打击力度。
2021年5月,上海市长宁区检察院发布《上海市长宁区2018-2020年诈骗犯罪刑事检察白皮书》,其中,披露了一起店主对电商平台“薅羊毛”未遂,最终被判刑的案件。方某某(主犯)在其经营的网店参加平台活动期间,伙同10余名“刷手”制造购买苹果牌手机的假象,骗取平台给予店铺购物补贴款。经审计,方某某等人参与骗取补贴款510余万元,因被平台发现而未能得逞。2021年3月12日,长宁区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方某某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30万元。
四川盛豪律师事务所律师纪师俊表示,若“羊毛党”将上述不正当的“薅羊毛”方式传授他人、购买大量身份信息和信用卡信息注册新用户非法牟利等,还可能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收买信用卡信息罪、传授犯罪方法罪等犯罪。
“职业‘羊毛党’利用虚假交易、利用漏洞、虚假退货等非法手段获取不正当利益就可能涉嫌违法犯罪。”陈蕾冰说,比如,消费者明知价格异常却仍然大量购买,甚至想着转卖获利等,这种行为可能构成不当得利,甚至涉嫌违法犯罪。《民法典》明确规定,消费者不得滥用民事权利,部分恶意缔约行为违反了公平和诚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