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法治内参! 人员查询 车辆查询 调研选题 地方中心 介绍信查询
当前所在:首页 > 学术探索 > 为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提供法治支撑

为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提供法治支撑

发布时间:2024-08-31 13:55:55作者:佚名来源: 宁夏政法网

  我国“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等三个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以文化遗产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典范,向国际社会生动展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和新时代中国的真实面貌,为我国乃至世界探索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提供了优秀样板。

  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把“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作为文化建设重要任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印发的《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提出,完善制度机制政策、统筹保护利用传承,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确保各时期重要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得到系统性保护。系统性保护不仅要求统筹协调历史文化遗产与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的关系,还要全方位落实文化遗产保护的各项政策措施,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以北京中轴线为例,其是中国现存历代都城中能够完整体现都城系统的礼仪秩序、规划思想的历史遗产,保护对象不仅包括五大类共15处核心遗产构成要素,还包括展现中轴线空间肌理、历史风貌与核心地位的历史城廓、历史街巷、城市标志物或建筑群、景观视廊与北京老城空间形态;彰显中轴线文化内涵和价值的历史名园、古树名木;与中轴线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历史河湖水系和水文化遗产以及体现中轴线历史和文化的国家礼仪传统、城市管理传统、建造技艺传统、民俗文化传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只有坚持从北京老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出发,统筹整合各项资源,切实考虑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关系,对北京中轴线及其环境实施全要素保护和全过程保护,才能真正促进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北京中轴线的保护正是通过整体和系统性保护构筑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成功探索。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也说明,法治在提升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保障和推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北京中轴线的保护管理涉及诸多不同层级、不同性质的保护机构和管理使用单位,更涉及不同社会主体复杂多样的利益冲突,需要予以妥善有效解决。2022年10月1日起实施的《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解决遗产保护中的权利冲突和公私利益平衡等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如明确了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不同部门、机构的职能划分以及各类保护对象的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以及其他保护责任人的保护责任;要求建立专门的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机构,通过系统化的遗产监测机制指导、监督和确保责任落实。

  此外,《条例》还建立了统筹、协调重要事项的中轴线保护议事协调工作机制,明确了中轴线保护规划应当包含的主要内容;要求统筹推进中轴线文化遗产向公众开放,统筹遗产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并在此过程中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特别是遗产地社区居民以多样化方式参与其中,加深居民对遗产价值的认同感,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促进遗产保护共治、成果共享。可以说,法律制度在统筹不同类型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构筑保护传承体系方面切实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一件任重道远、泽被后世的大事。北京中轴线的成功申遗,启示我们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离不开法治的有力支撑。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完成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第二次审议;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全面修订工作正在进行;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列入立法规划,有关工作已经紧锣密鼓展开。我们相信,不断完善的文化遗产法制体系建设,将为国家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构筑和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动力和保障。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文化法与人权研究中心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法教席团队成员)

  


原文链接:http://www.nxzfw.gov.cn/zfxt/fxyj/202408/t20240830_91624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治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法治内参 fznc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