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北广大人民调解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的基础性作用,全力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涌现出一大批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现分批推介2020年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的65名人民调解员的先进事迹,以此展示河北人民解调员扎根基层、爱岗敬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展现基层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取得的扎实成效。
“‘法’穿针,‘情’引线,真诚帮助当事人,和解泯恩怨。”在石家庄市栾城区栾城镇,说起辖区47个行政村的矛盾纠纷化解,镇调解委员会主任周淑婷说,“我们用责任和热忱,与群众携手,共筑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防火墙’。”
疑难疙瘩耐心解,小矛盾化解在萌芽。农村矛盾复杂、多元、突发性强,周淑婷坚持一个原则:多重视、真关心、常接触,迎着困难上,办法总比困难多。
2020年4月的一天,三位老乡走进调委会。原来,村里占了本属于8户人家的一口老井,赔偿了12000元,钱进了刘某的账,他就不拿出来。周淑婷约来刘某见面。刘某一进门就说,井一直在他家地里,这次是他把老井找出来的,别人早忘了,赔偿款,理应归他。周淑婷多方打听后确认,井虽在刘某地里,但分地时已把井占用的部分刨除在外。于是,周淑婷召集农户2次查看现场,又4次入户做工作。最后,矛盾双方达成和解,老井补偿款,8家平分。由此,避免了多年的邻居因一点小事结怨。
“法无情,任何人不可逾越。情,就是线。调解员的功力,就是把情和法融在一起,用针线缝缝连连,化矛盾解纠纷。”多年调解工作,周淑婷深有体会。
5月28日,老张夫妇俩走进调委会。原来,老张俩儿子,都成家立业。老两口一直住小儿子家。去年,老人生了两场大病,小儿子一家伺候、出医药费,大儿子不管不问。小儿子要求:共同赡养。眼瞅要“挪窝”了,可问题还没解决。老人的愁苦,周淑婷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第二天,她赶到老张大儿子家,直言,家里小矛盾不能作为不赡养老人的理由,任何不赡养老人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见老大两口子思想上有松动,周淑婷又用亲情感化两人。最后,考虑到老大住房紧张,老二村里有闲房,周淑婷提出,老人继续住在小儿子家,大儿子每年给3000元房租;老人如生病,两兄弟共同出钱出力。一场赡养纠纷就此化解。
“做调解,要能容人,更要眼尖、脑子灵。”面对群众“调解是磨破嘴的苦差事”的看法,周淑婷要求自己,解怨甘当“受气筒”,要从当事人的言语中找“裉结儿”。
2020年5月初,70多岁的聂某向周淑婷哭诉,娘家一个哥哥,无儿无女,因宅基地挨了侄子的打。听到这话,周淑婷感觉事情蹊跷,细致了解发现,聂家侄子和其哥哥没矛盾,是聂某见哥哥无儿无女,就找人给哥哥立遗嘱,说将来哥哥去世宅基地归聂某所有。这事被侄子知道后,产生了矛盾,但打人一事,从没发生。“裉结儿”在宅基地上!周淑婷找到聂某80多岁的哥哥。看聂某哥哥无人照看,生活十分困难。周淑婷询问了老人的想法,讲明国家对孤寡老人的政策,可免费住养老院,但宅基地收归集体;如愿跟妹妹或侄子生活,他们同意即可。老人表态,妹妹偶尔来,侄子常年在外,愿意住养老院!周淑婷将调查反馈给聂某,不料她怨气很大,又哭又闹还骂人。周淑婷耐心向她说明,宅基地是集体所有,哥哥的遗嘱只能让你继承房屋,不能继承宅基地。了解政策的聂某,最后也同意哥哥住养老院的决定。
责任编辑:河北省司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