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北部的从化区,秀美迤逦的流溪河从这里静谧蜿蜒地流淌而过。近年来,为促进矛盾纠纷化解从终端裁决向源头防控转变,从化区人民法院创新“三人调解小组”“综治微法庭”等纠纷源头化解方式,推动社会治理工作。今年1-7月,该院诉前调解案件6228件,同比上升68.42%,新收案件同比下降。
深入基层
当好乡村振兴“前哨尖兵”
从化区吕田镇的吕中村以酿造头酒闻名,头酒为这里开辟了乡村振兴的“致富路”,但也可能成为引发纠纷的“导火线”。
今年1月初,从化法院吕田人民法庭负责人李长志带着书记员驱车前往吕中村送达,这是一起因买卖头酒酿造原料引发的纠纷案,被告陈某正是一家酒坊老板。
“吕田头酒在本地如此出名,为何接连几家酒厂都出现了拖欠原料货款的情况?”在向原告徐某核实了确有几家酒坊拖欠货款后,李长志带着疑问走访了吕田头酒行业协会。
法官到酒坊了解吕田头酒生产工艺
“吕田头酒酿造工艺虽然入选了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知名度一直未能打开。一方面,许多小酒坊融资手段匮乏,很难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链条;另一方面,吕田头酒品牌亟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吕田镇酒业协会负责人夏日养谈道。
“行业性问题不解决,即使这件案子判了,后续可能也还会有类似的纠纷进入法院。”想到这里,李长志决定启用“综治微法庭”机制,在吕田镇综治办的帮助下,与当地银行、区市场监管局共同商讨纠纷化解方法。
“酿酒设备可以抵押贷款,我们还推出了乡村振兴产业贷等产品,对符合条件的经营者,会给予更多贷款支持。”银行工作人员介绍道。
“知识产权保护可以申请地理标志,产品获得地理标志保护后,政府还会有额外扶持。”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也补充道。
法官查看原告提供的酿酒原料
为推动纠纷源头化解,助力吕田头酒行业高质量发展,李长志邀请相关工作人员来到了吕中村,与吕田镇酒业协会、吕田商会的负责人一起参与调解,并邀请周边村民旁听。
在法官主持下,双方最终达成了分期支付头酒原料货款的调解方案,并且在顺利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后,于一个月内全部支付完毕。
现场调解结束后,吕田法庭向前来旁听的村民、行业协会代表、周边酒坊主等派发讲解精心撰写的《吕田头酒行业经营风险分析报告书》,提醒大家在经营过程中如何防范风险。
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现场介绍了《地理标志业务指南》,引导酒业协会按照流程申请地理标志,银行工作人员则向在场的酒坊主等发放了金融优惠政策宣传小册子。
为街边商铺派发和讲解经营风险分析报告书
得知有支持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设的优惠政策,还可以申请地理标志,现场旁听的村民也来了兴趣,纷纷向工作人员咨询起来……
如何为人民群众化解纠纷搭起便捷的“前哨站”?从化法院在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同步建设“综治微法庭”,安排法官对口联络61个重点村(社区)综治中心,促进司法服务链条进一步向前延伸。
今年上半年,从化法院“综治微法庭”成功化解诉前纠纷564件,助力全区万人起诉率同比下降20.29%。
拓展路径
按下涉企纠纷解决“快捷键”
“王法官,如果不鉴定查清工程量,这案子就算您判了我们也不会服的!”
2023年3月,在从化法院三楼调解室内,这是综合审判庭副庭长王硕第二次组织案件双方企业代表进行协商,但双方仍因为工程量、鉴定费等问题僵持不下。
在这起建筑工程合同纠纷案中,建筑公司主张两家公司支付工程款及资金占用费等合计1.28亿元,两家公司则提出反诉,要求对方赔偿工期延误、工程质量修复费用等1500万元。
收案后,王硕立刻启用“涉案企业生产经营影响评估机制”,在充分了解双方经营现状的基础上,将司法行为可能对企业经营的影响程度进行预评估。
“案件不仅涉案金额大,还可能影响辖区内一个重点民生项目的按期交付,如果可能的话要尽量以调解方式化解案件。”王硕认为。
随着审理过程的深入,双方又因为施工中多次增加的工程量引发更大争议,在多次组织当事人和鉴定机构勘查现场后,王硕分析道:“双方分歧问题有增无减,即使在鉴定后以判决方式结案,暂时搁置未进行鉴定的部分也可能继续产生衍生诉讼。”
法官与司法委托工作人员勘察现场
为真正做到纠纷一次性解决,王硕从情理与法理入手迅速推动案件进展:一方面,积极组织双方对无争议的事实进行梳理固定,逐步缩小存在争议的工程量;另一方面,又以双方存在长期合作关系的事实基础为切入点,引导双方互谅互让,以便后续继续合作。
“你们都在建筑领域做生意,抬头不见低头见,退一步海阔天空!”在王硕的积极调处下,双方企业不仅一揽子解决了眼前的纠纷,还就加强后续合作达成了协议。
而经协商沟通,鉴定机构虽开展了部分工作,但考虑到双方情况,同意不收取前期鉴定费用,双方共节省鉴定费、诉讼费近380万元。
最终,两封撤诉申请书先后寄到了法院。
法官向商户派发诚信经营普法宣传单
为推动涉企案件源头治理,从化法院2023年出台《关于司法服务保障从化区高质量发展的二十项举措》,建立涉案企业生产经营影响评估机制,举办服务企业发展法治论坛,发布辖区七大特色行业涉诉风险分析报告,针对11家重点企业量身定制法律体检报告,指引企业在经营中识风险、查隐患。今年以来,该院诉中调撤涉企案件562件,涉案标的额11.85亿元。
联袂保护
擎起青山绿水“法律之盾”
“广州市从化区人民法院现在开庭!”
2023年11月10日,在青砖黛瓦、石柱顶立的古朴祠堂门前,从化法院法官通过“示范诉讼+巡回审判”的方式,审理了一起村民间因生态林补偿款分配问题引发的纠纷案。
“我们这个经济社90%以上都是姓梁的,就他们几户姓曾,他们和我们就不是同根同源,生态公益林损失性补偿款不能给他们!”吕田镇安山村某经济社负责人梁宏不满地说道。
在吕田镇,包括安山村在内的几个村庄都位于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为了推动村民参与到动植物保护、森林防火等工作中来,按照政府相关规定,被划入生态公益林的林地,其所有人每年可以获得一定的生态公益林损失性补偿款。
“附近几个村子的村民都生活在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在实地调查时,我发现其他村也存在因为补偿款引发纠纷的情况。”经办法官薛志军说道。
为发挥好示范案件的指导作用,达到“审理一案、化解一片”的效果,薛志军决定在案涉经济社的祠堂门口开展示范庭审,并邀请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人大代表、镇街村社干部以及周边村民到场旁听。
“大家都是邻居,如果就因为几万元的补偿款结怨,以后要如何相处?”庭审中,经办法官从远亲不如近邻的角度,动之以情耐心劝解。
“补偿金是用于补偿生态公益林的所有者。所有者指的不只是梁姓的村民,而是经济社这个整体。”保护区工作人员也向在座村民解释了政府发放生态公益林补偿金的政策。
向村民发放《涉农案件风险防范手册》
庭审结束后,从化法院干警向前来旁听的村民分发和讲解了法院制作的《涉农案件风险防范手册》,通过一对一现场普法方式,耐心解答村民们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努力将涉农纠纷化解在田间地头。
坚持抓前端、治未病,对涉农纠纷、物业纠纷、追索劳动报酬等具共通事实和相似争议点的系列性、群体性案件,积极探索“示范诉讼+”模式,以典型个案示范带动类案高效化解,今年1-7月,从化法院民事一审新收案件较同期下降21.49%,实现约1100件类型化案件在诉前妥善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