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法治内参! 人员查询 车辆查询 调研选题 地方中心 介绍信查询
当前所在:首页 > 案件追踪 >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1.98亿!宁夏如何以法治之力守护绿水青山?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1.98亿!宁夏如何以法治之力守护绿水青山?

发布时间:2022-12-11 07:37:59作者:佚名来源: 中国长安网

  

  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筑牢司法保护屏障

  沙鸥翔集,鱼翔浅底,长河如带,瓜果飘香。贺兰山下,六盘山边,一幅天蓝水绿、自然和谐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巨大变化。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宁夏法院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生态环境司法保障体系,以实际行动为宁夏生态环境保护持续贡献司法智慧和力量。

  构建环境资源审判专门化体系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2021年6月2日,张某带领郭某等人驾驶危货车辆前往灵武市马家滩镇大羊其村二队,偷偷倾倒98吨油泥沉积物。2022年2月18日,银川铁路运输法院一审判处被告宁夏某能源化工公司罚金12万元,主犯、从犯分别被判处2年至6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2万元至5000元不等的罚金。同时对6名适用缓刑从犯宣告禁止令,禁止其在考验期内从事与处置危险废物有关的经营活动。

  该案的高效审理,得益于宁夏法院与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对环境资源类案件办理机制的创新。

  “环境资源类案件跨越刑事、民事、行政3个诉讼门类,涵盖公益诉讼和生态损害赔偿等新型诉讼制度,审判理念与裁判规则具有特殊性和创新性。”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说,将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统一归口,综合受案至环境资源审判庭审理,并延伸至生态环境修复执行,有利于促进环境资源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侵权损害赔偿与行政处罚相配套,统一民事、刑事和行政审判的裁判标准,并形成环境资源立体化保护。

  2018年5月,自治区高院在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挂牌成立全区首家环境资源保护法庭——银川市西夏区法院贺兰山环境资源保护法庭,按照“三审合一”原则,集中审理涉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的民事、行政、刑事案件,依法打击涉嫌污染环境、非法猎捕野生动物、非法采矿、盗伐森林等违法犯罪活动。2021年1月,银川铁路运输法院、泾源县法院、中卫市沙坡头区法院实现跨区划集中管辖环境资源一审案件,涉环境资源的37种刑事罪名、30种民事案由、5类行政诉讼及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实现宁夏区内统一归口审理,宁夏环境资源审判改革开启专业化环境资源审判新模式。

  在此基础上,宁夏法院根据环境资源类案件实际审理需要,建立由21名专家组成的环境资源审判技术专家库,专业涵盖矿山恢复治理、森林修复、土壤开发利用、湿地保护、沙化土地保护等多个领域,不断增强庭审驾驭和业务审判能力。目前,基层法官均能熟练运用行为保全、禁止令、限期修复等多种司法审判举措。在裁判文书中增强释法析理,将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融入具体司法案件说理,突出惩罚和惩戒作用,引领社会形成普遍接受和遵从的生态价值观。

  保障科学及时恢复生态系统功能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宁夏法院把治理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

  2010年至2018年5月,吴某从泾源县香水镇2个村子村民处以租赁、购买等方式获得退耕还林地、耕地等20余亩,并进行非法采砂,采砂面积不断扩大至60.9亩,林地、耕地遭到损毁,被判非法占用农用地罪。泾源县检察院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泾源县法院判处被告人吴某承担恢复非法毁坏的植被及林木所需费用113.88万元。

  “这么大面积林木,是否补植到位?”泾源县法院向泾源县政府就被告人赔偿的113.88万元生态修复金如何使用进行汇报,建议将其专项用于该案被破坏的地理位置的生态修复。随后几年,泾源县法院、检察院、自然资源部门多次督促、察看被毁林地。“当初被破坏的近60亩林地如今已重新焕发生机,呈现出郁郁葱葱、欣欣向荣的景象。”

  宁夏某纸业公司违法倾倒造纸产生的黑色黏稠状废物,造成腾格里沙漠内蒙古、宁夏交界区域14个地块的土壤、地下水和植被受损,生态环境损害赔偿1.98亿元。中卫市中级人民法院创新实施以污染企业技改投资、生态效益折抵补偿方式修复环境损害,为建立多元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方式作出了有益探索实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近年来,宁夏法院积极转变环境资源类案件审判理念,树立保护性、恢复性、预防性、公益性司法理念,逐步推进生态保护惩罚、修复、预防一体化,推动形成生态赔偿、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机制,促进生态环境恢复改善和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促进案件办理的法律效果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

  内外合力推动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守护绿水青山不仅要依靠司法强制手段,还要积极与社会各界形成共识,共同协作凝聚形成环境保护的强大合力和社会共治体系。

  

  2019年11月,石嘴山市惠农区某局作为被告走进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法院审判法庭。惠农区检察院作为公益诉讼起诉人,状告惠农区某局对“黄河河道建设狐狸养殖场阻碍行洪建筑物、构筑物的乱建行为”未履行河道监管职责。最终,法院判令被告依法履行河道监管职责,及时恢复土地原状。2021年11月,该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在中卫,已经开启内外联动合力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格局。中卫中院与甘肃矿区人民法院、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中级人民法院,沙坡头区法院与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人民法院、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南区人民法院分别签署《黄河流域(甘肃-宁夏-内蒙古段)保护环境资源审判协作框架协议》,形成协同共治的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新格局。同时,中卫中院与中卫市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环境资源保护行政执法机关等部门联合签署《关于建立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工作机制的意见》,根据各成员单位的职能职责,在沟通协调、信息共享、执法司法联动等方面加强工作衔接,合力做好辖区大气、土壤、水污染等环境污染及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破坏问题的行政执法、司法、环境修复衔接工作。

  2020年以来,宁夏法院通过召开联席会、座谈会,开展联合调研等方式,不断加强与各地法院、检察机关、行政机关、社会组织的沟通联络,积极推动构建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共建共治机制。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宁夏法院进一步加强诉源治理,依托基层党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多元化解环境资源矛盾纠纷,努力实现快速化解、快速保护、快速修复。与甘肃、内蒙古等法院签订黄河九省区生态环境司法跨区域协同保护机制框架协议,构建法律适用、要案会商、交流研讨等协作机制,初步探索形成综合集成、跨域协同、整体整治的生态环境法治新形态。


原文链接:http://chinapeace.gov.cn/chinapeace/c100066/2022-11/01/content_1268418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治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法治内参 fznc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