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浦城县积极创新法治社会新模式,持续推动法治社会建设,通过聚焦法治宣传教育、矛盾纠纷调处和公共法律服务,不断提升提高司法服务质量、效率和公信力,全力营造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创新法治宣传新载体。一是融合“传统文化”。通过传技与传法相融合,将法治元素融入当地传统的剪纸文化,运用传统剪纸技巧,创作主题鲜明的法治文化剪纸作品,通过法治文化剪纸入校园、入乡村等活动,大力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和非遗文化。同时,在浦城县开设法治剪纸培训班,运用剪纸艺术来阐述法治理念,让广大喜爱剪纸艺术的群众深入了解法治知识,截止目前,共创作展出以《民法典》、《交通安全法》等法治主题的剪纸作品10余副,真正让法治宣传做到落地生根。二是融合“有声平台”。依托喜马拉雅有声文化平台打造省内首个有声普法阵地,通过喜马拉雅学习亭智能学习平台、耳机森林和小雅AI智能音箱,以体验朗读、配音和网络录播等形式收听普法栏目、学习法律知识,创办“平安浦城守护者”栏目,宣传政法战线同志用法律守护公平正义、维护一方平安的先进事迹,目前收听人数已突破1.2万人。同时,创新利用 “有声体验+夜学课堂”的形式,把新媒体普法和课堂普法完美融合,让法治文化更加“声”入人心。三是融合广场公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深化德治内涵,新建法治文化公园7个,村民法治广场12个,普法教育基地4个,打造集法治教育、道德教育与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法治文化阵地。通过开展道德讲堂、法治主题书法、读书交流会等,营造全民学法的浓厚法治氛围。
二、创建纠纷调解新机制。一是建立“访调”对接机制。学习借鉴“枫桥经验”,建立“访调”对接机制。县信访事项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以来,共计接待法律咨询286余人次,接待上访人员336人次;将访调对接工作延伸至乡镇、村居,19个乡镇建立“访调对接室”,目前我县“诉调对接”“公调对接”“访调对接”调解室已全覆盖。截止目前,全县累计排查调处矛盾纠纷2702件,其中疫情纠纷52起,疑难复杂案件126件,涉及金额1023.51万元。二是打造“个人品牌调解室”。在全县创新打造了一批“社会知名度高、调解工作能力强、调解工作业绩突出、人民群众认可”的品牌调解室。截至目前,全县建有个人品牌调解室11家,强化“个人调解室”作用,成立“全国劳模”张瑞英个人调解工作室,忠信镇忠信村黄祖强个人调解室被评为市级金牌调解室。品牌调解室根据辖区发展需要,在各领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开展特色调解工作,共参与调解矛盾纠纷326余件,其中参与化解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89余件,独立调解各类矛盾纠纷65起,调解成功率达到100%。三是发挥村级调解员作用。充分发挥村级调解员口碑好、威信高、贴近群众的优势,深入一线服务群众,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作为工作目标,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内部、消除在萌芽、解决在基层,把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和集体上访事件的苗头纳入视线,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调处。
三、创立法律服务新模式。一是模式创新“线上办”。探索实践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新模式,强化热线和网络服务功能,引导群众通过“12348”法律服务热线、“浦城县掌上12348”微信公众号进行法律咨询,通过网上申请、EMS邮寄材料的方式办理法律援助业务。今年共通过线上申请法援案件107起,受援对象满意率达到100%。二是绿色通道“优先办”。对涉及疫情防控的相关事务,以及在疫情防控一线工作的军人、医务人员、人民警察、志愿者等人员提出的法律援助需求,优先受理、简化办理手续。防疫期间,受理了执行防疫检测任务时殉职的毛样洪同志的法援案件,切实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三是便民服务“快速办”。深化“放管服”改革,增加“最多跑一次”的事项,让百姓“少跑腿”,为群众“办快事”。积极推进行政审批事项梳理及公证信息化建设。目前,公证系统已实现与2个部门信息数据对接,有效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组建由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司法行政干部组成的法律服务队,开展“援企送法”、“法治体检”活动,今年以来,共为10余家企业提供法律服务30余次,解答法律咨询200余人次,为涉疫法律问题提供法律咨询。